• 开云电竞(中国)集团

    开云电竞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時政熱點
    首頁 > 新聞中心 > 時政熱點

    讓新基建釋放更多紅利

    發佈日期:2020-06-15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秦皇島無線電管理局工作人員與聯通網絡維護人員查看機房設備運行和信號發射情況,助力當地5G網絡建設。

      當新基建按下“快進鍵”,如何更好發揮新基建的創新引領作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應當避免哪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和相關專家。

      打好“地基”,新基建才能更好釋放創新紅利

      在抗擊新冠肺炎初期,不到10天,曠視科技就開發出了一套人工智能測溫系統,能夠高效地對人群進行體溫檢測;依圖醫療快速響應,短短4天內就完成了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評價系統研發,還研發了面向公眾的人工智能助手“小依醫生”,來幫助鑑別疑似病例和輕重症情況……這些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有力支撐了疫情防控。

      “自主研發的底層算法框架是我們的利器。”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說,從數年前開始,曠視科技就決定從基礎做起,搭建自己的底層框架。不久前,曠視科技還宣佈開源底層框架平台,讓開發者共享技術成果,助力人工智能產業落地。

      “數字經濟時代,建設好數字基礎設施,新模式、新業態會自然而然產生,所以數字基礎設施的‘底座’是否牢固非常重要。”地平線創始人兼行政總裁余凱說。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表示,當前我國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基礎研究與標準設立方面,有一些走在了應用的前面,但在底層開源框架、人工智能晶片等方面,與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工業互聯網雖然發展迅猛,但仍處於跟隨者地位,很多關鍵核心技術仍未掌握。

      “要推動新基建長期持續發展,需加快補齊關鍵技術短板,夯實技術創新升級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陸峰說,“否則,新基建受制於人的風險就會長期存在,作為經濟社會基礎設施來說隱患很大。”

      “雲計算、大數據的應用普及,帶來了數碼化、智能化的趨勢。服務器作為行業數據和信息流動的‘心臟’,支撐着移動支付、人臉識別、無人駕駛、物聯網各種應用場景。”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恩東對此深有感觸,“高端服務器一直是計算機產業的制高點,過去核心技術被少數幾家國外廠商掌握,這對我國信息社會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都是極大挑戰。”

      “應以新基建為抓手,利用信息技術產業格局深度調整的新機遇,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而在未來競爭中獲得優勢。”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認為。

      回顧我國通信行業的發展歷程,從1G到5G,正是靠編碼技術、基帶晶片、核心元器件等方面的基礎性突破,我國在這一領域逐漸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部分領跑的轉變。近些年,我國雲計算快速發展,數據中心性能不斷優化,這得益於國內領頭企業堅持自主研發,在雲操作系統、數據庫、物聯網平台等一系列核心技術上的突破。

      多位專家建議,在推進新基建的過程中,科研機構、行業龍頭應加強合作,集中優勢科研力量,抓緊補齊高端晶片、基礎軟件等短板,搭建自主創新生態,加強基礎和應用研究, 有針對性地推進前沿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建議,網絡信息安全是新基建的基礎,要構建面向數碼化業務的新一代網絡安全框架,保障新基建順利推進。

      “只有築牢關鍵核心技術基礎,打好創新‘地基’,新基建才能行穩致遠,更好釋放出創新紅利。”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表示。

      既要“建”好,又要“用”好,讓新基建真正帶動產業鏈發展

      多位專家表示,想讓新基建釋放更大動能,要在“建”上下功夫,但更關鍵的是“用”好,推動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和落地。要促進新基建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真正帶動產業鏈發展。

      作為山東省滕州市機床產業首批“上雲”的企業,山東海特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行闊最初的感受就是“難”。“困難太多了。機床產業生產環節複雜、工序繁多。引入工業互聯網的雲平台,意味着要把原有的生產流程都推翻,實現設備的融合、設備與人的融合、人與數據採集的融合等。”

      “我們跟浪潮合作,對原有產業鏈進行改造,用上了針對機床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機床雲平台。”丁行闊說,機床聯網後,各個環節銜接更緊密、效率更高。生產車間原來需要40多個工人,現在9個人就夠了。“上雲”之後,海特年產值近2億元,比上年增加了一倍。

      陸峰建議充分利用數字新基建,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數碼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提升傳統產業服務延伸、產業協同、智能運行等能力。他說:“新基建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不是簡單的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而是從生產方式、產品設計到運營等各個環節的流程再造。新基建要有與產業發展特徵相匹配的服務能力,針對不同產業挖掘特定服務需求,是推動新基建和傳統產業融合的關鍵。”

      在浙江嘉興,虛擬電網調度員“帕奇”的“上崗”,把調度員從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大幅提升了配電網的調控運行效率。國網嘉興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傳統的電力行業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後,電網運行更加安全可靠,企業經營效率也大幅提升。

      新基建要發揮更大作用,離不開不斷擴展的應用場景帶動。萬勁波建議,新基建應“建”“用”結合,落實“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的新要求,從規劃建設、產業技術支撐、應用場景建設、財稅金融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協同發力,精準施策,共同打通從“不能用”到“可以用”再到“用得好”之間的“堵點”,補上“斷點”,帶動產業鏈固鏈、補鏈、強鏈。

      着眼長遠,穩步推進,政府和市場共同發揮作用

      新基建按下“快進鍵”,掀起了新一輪投資熱潮。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表示,新基建熱潮下更應着眼長遠,不宜僅局限於熱點領域,而忽視其他基礎性、戰略性領域。要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新帶舊的原則,支撐經濟社會數碼化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

      “新基建的建設過程中,應避免各自為政、盲目投資、重複建設。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市場需求適度超前部署,穩步推進,防止一哄而上,要統籌考慮區域和行業佈局。”陸峰說。

      更好釋放新基建的潛能,政府和企業應當各自發揮什麼作用,也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

      潘教峰認為,對於公益性強、投資回報低、周期長的新基建領域,應以政府為主體發揮作用,統籌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避免重複建設;對於有良好投資回報的新基建領域,如5G、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市場為主體發揮作用,政府主要提供合理的制度和治理方案。同時要由市場來引導新基建發展方向,保護社會投資獲得合理回報。

      陸峰建議,政府一方面要利用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智能工業等發展契機,積極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提供試驗應用場景,另一方面則要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引導社會加大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應用。

      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胡瑋表示,新基建是一個技術疊代升級較快、商業模式創新活躍、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領域,這些特徵決定了新基建與傳統基建不同。不僅需要國家層面的財政投資,也需要充分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政府應從政策層面加強引導和支持,給予社會資本更多投資信心。

      “在政府引導下,有能力的科技企業不應只停留在點狀的應用,需要向下搭建好技術基礎層,往上做好應用解決方案,讓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和其他技術相融合,打造有利於產業化的生態環境。”依圖醫療研發負責人方驄說。

      郭凱天認為,在推動新基建發展的過程中,企業作為創新主體,肩負建設施工與技術賦能的雙重使命。騰訊近年來加大對5G研究、大數據、區塊鏈等各項服務的建設與應用,在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與創新基礎設施等方面已有實踐,與三一重工、富士康、中國商飛等多家製造業龍頭企業在雲計算基礎上進行了合作共建。

      “新基建在政府引導下,發揮互聯網科技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積極性,鼓勵其積極參與傳統基礎設施升級改造與技術創新,將更有利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目標。”郭凱天說。(記者 馮 華 喻思南 谷業凱) 

    媒體垂詢

    E-mail:ZNJ@szgmtian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