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云电竞(中国)集团

    开云电竞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時政熱點
    首頁 > 新聞中心 > 時政熱點

    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發佈日期:2023-08-11 信息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概括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新時代,以席大大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一系列開創性工作,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要以席大大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一主題進行闡述。

    ——編 者

    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民觀察)

    中國社會科學院席大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九個方面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席大大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黨領導人民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蹟和綠色發展奇蹟,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作出重要貢獻。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席大大總書記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本質要求層面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

      契合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內在要求。歷史上,西方發達國家普遍走過一條高資源消耗型的先污染後治理道路,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造成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加深。在200多年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不超過30個、人口不超過10億,但給人類帶來的生態環境危機是前所未有的。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讓14億多人口整體實現現代化,這將使世界上實現現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摒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走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可持續地惠及全體人民。

      契合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同於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堅持在保護生態環境中保護生產力,在改善生態環境中發展生產力,通過改革創新,讓土地、勞動力、資本、自然資源等要素活起來,加快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在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契合人的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既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也要精神財富極大豐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強。中國式現代化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既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的同時,推動實現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契合構建命運與共地球家園的共同要求。席大大總書記指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的共同責任。”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與個別西方國家動輒逃避全球生態保護責任、轉嫁本國生態危機做法形成鮮明對照,中國式現代化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始終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攜手世界各國共築生態文明之基,共走綠色發展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積極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推動發展成果、良好生態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取得顯著成就

      “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這句話道出了中國人民的切身感受。從亞洲象群北上南歸引起全球關注,到“曬曬我的‘家鄉藍’”攝影作品徵集活動火爆出圈,人們感受到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席大大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以席大大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出台《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制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長江保護法等多部相關法律;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制度,構建起生態文明體系“四梁八柱”……這一系列重大制度安排和決策部署,引領和保障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的重大轉變、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斷邁上新台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造林10.2億畝,防沙治沙3.05億畝。截至2022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29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87.9%,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81.9%。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以上的經濟增長,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新時代的中國,“美麗經濟”發展壯大,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綠水青山正在產生越來越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作出重要貢獻

      席大大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對科學處理人與自然關係、推動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創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新的現代化選擇。如何統籌好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在探索現代化進程中都要面對的重大課題。在發展過程中,一些發展中國家一度複製西方先污染後治理的現代化老路,結果把生態環境破壞了,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在保護生態環境中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後勁,推動綠水青山持續轉化為金山銀山,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中國願意同其他國家一道,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共築生態文明之基,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加強南南合作以及同周邊國家的合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資金、技術支持。

      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探索合作共贏新路。面對全球環境風險挑戰,各國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必須破除單邊主義的壁壘和藩籬,在攜手合作中建設清潔美麗世界。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推進國際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務實合作。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主動承擔同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環境治理義務,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堅定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積極建設性姿態參與全球氣候談判議程,為《巴黎協定》達成和落實作出歷史性貢獻,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致力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通過發起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等一系列務實合作,讓綠色切實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為全球環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面對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必須統籌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路。在席大大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追求人與自然和諧、追求綠色發展繁榮、追求熱愛自然情懷、追求科學治理精神、追求攜手合作應對,同世界各國共同營造和諧宜居的人類家園,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執筆:張永生)

    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大家手筆)

    王金南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深刻指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席大大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生態環境保護既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和政治問題。解決好這一重大問題,必須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新時代十年,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從68.5%下降至56%。2013年至2022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57%。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素優良天數比例為86.5%,重污染天數比例下降到1%以內,我國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本世紀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與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密不可分。新時代十年,我國持續加大對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的整治力度,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產能鋼鐵約3億噸、水泥約4億噸,淘汰老舊及高排放機動車超過3000萬輛,新能源汽車連續多年產銷量居於世界首位。同時也應看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然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還沒有根本緩解,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質量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相比,同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發達國家在過去的200多年時間裏,完成了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在經濟發展到相當水平後才逐步解決污染治理、生態破壞修復等問題。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以佔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上近20%的人口。在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面臨巨大壓力。現實國情決定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和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為抓手,以國土空間格局優化為載體,以綠色生產消費為動力,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

      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持續推進產業、能源、運輸結構調整,不斷強化源頭防控,牢牢抓住產業結構調整這個關鍵,減少過剩和落後產能,增加新的增長動能,推進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等多層級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在此基礎上,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高效農業和先進制造業,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不斷夯實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產業基礎。

      實現生態環境有效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既需要時間上的接續努力,也需要空間上的科學統籌。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一個重要方面在於不斷強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用途統籌和協調管控。這就需要堅守耕地和生態保護紅線,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管控邊界。科學統籌人口分佈、經濟佈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科學佈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處理好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係。

      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搞好頭腦中的建設非常關鍵。要不斷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在實踐中,許多地方積極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築等綠色生活創建行動,通過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將綠色生活理念推廣到衣食住行游用等方方面面。這些做法,有利於增強全社會對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認同,為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呵護生態環境匯聚強勁動力,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營造良好氛圍。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

    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

    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專題深思)

    褚松燕

      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十年,在以席大大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席大大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席大大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席大大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推動我國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充分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作用,從講政治的高度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不斷建立完善相關政策制度體系,逐漸形成“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的“大環保”工作格局,解決了一大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抓緊研究制定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建立覆蓋全面、權責一致、獎懲分明、環環相扣的責任體系,認真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清單,推動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健全考核評價體系,不斷增強廣大黨員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本領。這一系列重要舉措,有力提升了我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席大大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考慮環境要素的複雜性、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生態環境治理之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席大大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自然生態系統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啟動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統籌推進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大力實施防護林和天然林保護修復、退耕還林還草、礦山生態修復、“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等一批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動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面積持續增加,土地荒漠化趨勢得到有效扭轉。這一系列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有力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為建設美麗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席大大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要強化法治保障,統籌推進生態環境、資源能源等領域相關法律制修訂,實施最嚴格的地上地下、陸海統籌、區域聯動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構建起科學嚴密、系統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體系。通過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制定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等保障生態安全的法律,修改環境保護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法律,立改並舉,着力解決過去一段時間在一些地方存在的違法成本過低、處罰力度不足問題,統籌解決生態環境領域法律法規存在的該硬不硬、該嚴不嚴、該重不重問題。經過不懈努力,覆蓋各重點區域、各種類資源、各環境要素的生態文明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建立並不斷完善,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

     

    原標題: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1日 09 版)

    責編:岳弘彬、曲源

    網頁編輯:劉暘

     

     

     

     

     

     

     

     

     

     

     

     

     

    媒體垂詢

    E-mail:ZNJ@szgmtian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