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电竞(中国)集团

开云电竞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時政熱點
首頁 > 新聞中心 > 時政熱點

培育未來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

發佈日期:2024-01-10 信息來源:學習時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席大大總書記多次強調部署未來產業。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時明確強調,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圍繞未來產業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學習時報高端智庫版組織了此次三方筆談。


 以標準化體系建設引領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 謝少鋒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未來產業發展,《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明確提出,要開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標準化研究。大力發展以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機械人等為代表的未來產業,必須加快未來產業標準體系建設,這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的戰略選擇,對於我國充分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機遇,搶抓國際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標準是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術基礎和關鍵所在。未來產業是用“明天的技術”鍛造形成“後天的產業”,以顛覆性技術和革命性創新為本質特徵,有望發展成為新興產業乃至支柱產業。標準是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載體,是發展未來產業所依靠的“今天的基礎”。前瞻佈局未來產業,既需通過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產業發展頂層設計,明確產業健康發展的路線圖,做到“謀定思動”;也需通過對關鍵標準的主導,加快產業全球化發展佈局,把握髮展的主動權,做到“先發制人”。可以說,誰掌握了“今天的標準”,誰就掌握了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近年來,我國未來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支撐未來產業的標準化體系不斷健全。在政策體系上,印發《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統籌推進元宇宙、腦機接口、人形機械人等9大未來產業標準化佈局。出台《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加快建設元宇宙產業標準規範體系。開展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培育了一批優勢產品和標準。在工作體系上,協同推進未來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政策與標準的同研究、同部署、同實施,強化標準的支撐引領作用;協同推進標準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起覆蓋未來產業標準“預研、制定、貫標、實施”於一體的平台化監督追溯機制;協同推進產業鏈標準研製,引導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制定標準,形成全產業鏈協同推進、上下游協調配套的工作格局。在標準體系上,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標準化路線圖日益明晰,生成式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在探索中完善。“國際標準抓先機、國家標準保基本、行業標準促發展、團體標準補空白”的整體效能不斷提升,未來產業各類標準制定得以統籌推進。“十四五”以來,未來產業領域已組織開展100餘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研製,開展了30餘項國際標準或技術報告的編制。在組織體系上,籌建工業和信息化部元宇宙標準化工作組,組建一批大模型、虛擬數字人等標準化研究組。推動成立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元宇宙標準化評估組、國際電信聯盟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等標準組織,並由中國專家擔任主席。我國企事業單位成功擔任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ISO/IEC)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JTC1)腦機接口分委會(SC43)秘書處和主席職位,實現我國在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JTC1)分委會秘書處單位零的突破。
加快以高標準引領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席大大總書記強調,標準決定質量,有什麼樣的標準就有什麼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加快未來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和應用推廣,有助於拉動先進技術的快速疊代與成熟普及,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和企業,抓牢未來產業發展的生態控制權。面向未來,誰先發展起未來產業,誰就能掌握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命脈。因此,加快建立“技術先進、企業適用、產業協同、國際引領”的高標準體系,推動未來產業“又快又好”發展,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前沿技術攻關與標準研製同部署。聚焦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機械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在持續開展前沿技術攻關的同時,同步開展先進技術標準的研製,形成標準化路線圖。加快基礎通用、關鍵技術、測試評價等標準的預研和應用,着力破除產業發展“先亂後治”怪圈,實現用“今天的標準”拉動“明天的技術”鍛造“後天的產業”,形成產業化與標準化並行推進的機制。
二是培育一批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組織開展未來產業重點標準培訓,加大對先進適用標準的應用推廣和貫標指導,鼓勵行業重點企業帶頭實施先進標準,依靠標準引導企業駛入未來產業發展的“快車道”。遴選未來產業重點領域標準應用的標杆企業,形成可複製、可推廣、可借鑑的標準先進經驗,培育一批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拉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
三是完善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的標準化生態。緊扣未來產業發展需求,健全現有標準化技術組織體系,結合實際適時組建一批未來產業標準化技術組織。優化現有標準化工作流程,提高對先進適用標準的研製與推廣效率。建立健全產業鏈上下游、產業生態各環節標準化技術組織的協作機制,共同推進未來產業重點標準的研製與實施。
四是拓展未來產業標準國際化發展新空間。支持國內企事業單位緊密貼合未來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深度參與國際電信聯盟、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等國際標準化活動。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顛覆性、創新性技術在我國的先行先試,形成高水平的“中國方案”推向國際舞台。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未來產業全球性技術標準聯盟,以標準“走出去”加速國際深度合作。

 

  發展未來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

 

  席大大總書記強調,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指在當代科技進步條件下,新興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所產生的具有新的性質、新的屬性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既有已經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生長出的新枝,也有未來產業萌發的新芽,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從“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到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再到形成“新質生產力”,意義重大。
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未來產業是關鍵。未來產業是基於前沿、重大科技創新而形成的產業。雖然尚處於孕育階段或成長初期,但未來產業是最具發展潛力、對經濟社會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的產業,是面向未來並決定未來產業競爭力和區域經濟實力的前瞻性產業,是影響未來發展方向的先導性產業,是支撐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判斷未來產業的標準,首先是進行國際對標。未來產業具有國際引領性,凡是本國正在形成的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而其他國家或地區尚未發生或尚未發展的產業,均可稱之為未來產業,如我國具有較大優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形成新優勢的柔性電子材料產業、合成生物產業等。其次是強競爭性。如世界各主要大國正競相發展的基於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將在未來10—20年內形成具有顛覆性效應的未來產業。因此,未來產業具有較大潛在性、長周期性,常常需要經歷幾次重大的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工程化之後才能形成,如可控核聚變產業、航天商業、深海裝備業等。具體來說,未來產業多由科學理論的突破或技術軌道的變遷來形成,如基於後香農理論的未來通信產業、基於氘元素和氚元素的重氫和超重氫產業、以氮化鎵(GaN)和碳化矽(SiC)等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等。未來產業也可以來自傳統產業的“未來化”改造,如基於生物工程的現代農業和食品業,由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賦能的家電產業等,增材製造、複合材料、石化新材料等也是正在崛起的屬於這一特徵的未來產業。
科學謀劃未來產業,一是需要樹立戰略思維。堅持戰略思維,善於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就是要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就要以戰略思維來進行科學謀劃。我們要基於“非對稱戰略”,堅持國際視野,立足國際競爭,強化戰略思維,提出符合國家或者區域資源稟賦特色的未來產業重點佈局方向。二是需要樹立科學家精神。未來產業多由科學理論的突破、技術軌道的變遷、創新範式的轉化驅動。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以及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對於形成與發展未來產業極為關鍵。為此,廣大領導幹部、企業家、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要積極學習科學技術前沿知識,關注顛覆性技術的變革,注重人工智能賦能的科技創新範式。我們也要重視基於未來產業知識計算服務引擎以及支撐人機混合智能的未來產業預見與決策支持平台的開發,綜合運用人的主觀洞見(如頭腦風暴、未來藍圖分析、情景分析、德爾菲法等方法)和機器的定量分析(如知識圖譜、技術預見、文獻計量、交叉影響分析、趨勢外推等方法)深度融合的人機混合智能預見方法,展開未來產業的統計分析、戰略預見等,為未來產業重點方向佈局提供決策支撐。
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產業邊界、科技邊界、要素邊界、時空邊界、生態邊界日益模糊和消失,這就需要我們堅持體系工程的思想,在各類技術、各類產業、各創新主體等融合互促中激發未來產業的湧現。運用系統思維,努力推動新型舉國體制組織實施,強化黨的領導、政府有為、市場有效和人民參與。積極探究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深度協同的未來產業“科學預見—探索科技前沿—創新賦能—投資孵化—產業落地—收益回報”良性循環建設路徑,特別在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下運用統籌機制和競爭機制凝聚創新資源,以體系觀統籌發揮各創新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形成支持未來產業協同有效、動態演化的創新網絡。進一步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要求,着力培育具有未來意識的拔尖創新人才。進一步形成創新友好的金融體系,加快推進未來科技、未來產業和現代金融的緊密結合。以系統思維做好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四鏈”融合,推進未來產業發展。

 

  做好前瞻佈局與多方位支撐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委書記 何鏡清

 

  未來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與發達國家同步起跑、競爭搶跑的新賽道,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帶動作用和重大引領作用。
因此,培育與推動未來產業發展,對地方來說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區,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積極爭取重大項目落地。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圍繞未來產業加強前瞻佈局、搶佔發展先機,突出平台支撐、動力激活、重點突破、要素保障4個抓手,加快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未來產業發展承載地、先行地、集聚區、示範區,從而進一步激發地區發展新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突出平台支撐,打造未來產業重要承載地。發展未來產業,首先要謀劃好“四梁八柱”,發揮好平台匯聚高端資源、促進集聚發展的作用,加快建設樞紐、產業、科研“三大平台”,不斷優化整體佈局,提升產業發展能級。一是加快建設樞紐平台。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建強用好機場、火車站、港口等交通樞紐優勢,打造空鐵水陸立體交通網絡,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切實將“樞紐流量”轉變為“產業增量”。二是加快建設產業平台。高標準打造科技園、總部集聚區、數字科技城等發展平台,特別是規劃建設未來產業核心區,為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發展空間,全力打造域內未來產業培育核心基地。三是加快建設科研平台。構建以大型高科技企業研發中心、相關科研院所等為龍頭的科技創新平台體系,與有關部委合作共建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服務基地,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產業集群等項目,推動形成更多前沿性、交叉性、顛覆性技術原創成果。
突出動力激活,打造未來產業引領先行地。發展未來產業,需要主動適應未來產業由突破性、顛覆性的前沿技術推動的特點,提高產業發展系統性、前瞻性,全面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確保在推動產業發展中搶佔主導權、增創新優勢。一是激活改革動力。大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健全完善適應未來產業技術更迭和產業變革要求的制度規範,以一系列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工作為牽引,推進並聯審批、項目管理、經費使用、成果評價、人才評估等全方位改革,以改革破冰引領產業突圍。二是激活開放動力。依託域內各國際交往載體,爭取世界級、國家級重要會議論壇落戶,推動未來產業高水平國際合作。三是激活創新動力。依託“國字號”平台,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等的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統籌“從0到1”的源頭創新和“從1到10到100”的應用轉化,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區。
突出發展重點,打造未來產業鏈條集聚區。發展未來產業,需要結合區域資源稟賦,聚焦發展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能源、未來健康“四大集群”,集中力量、集中資源構建全鏈條產業發展集群。一是聚焦發展未來製造產業集群。以白雲區為例,我們充分發揮相關智能網聯汽車“鏈主”企業引領帶動作用,謀劃建設大規模的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重點發展智能感知系統、車用無線通信、電機電控、快速充電等細分領域;以相關技術研究院為“鏈主”,圍繞激光加速器、激光加工設備、離子注入機等領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創新技術在醫療、半導體製造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努力破解國產高端裝備及工藝“卡脖子”難題。二是聚焦發展未來信息產業集群。面向未來信息通信和先進計算需求,依託數字科技城等重大平台,深化與相關龍頭企業合作,積極佈局發展雲計算、大數據、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元宇宙等未來產業,以數字賦能加快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三是聚焦發展未來能源產業集群。組建國地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引進龍頭企業,聚焦電化學儲能、機械儲能、超導儲能等重點領域,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移擴散和商業化應用,打造千億級戰略性支柱產業;圍繞氫氣制、儲、輸、用全產業鏈發展,推動上下游企業與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推進先進技術、材料和裝備研發,積極開展多元化示範應用,打造氫能產業高地。四是聚焦發展未來健康產業集群。發揮域內優質高校、醫院和企業集聚的優勢,大力發展臨床醫療、生物醫藥、醫工融合、保健養生“四大板塊”,加快推動國家實驗室成果轉化基地、醫工融合創新中心等項目落地,打造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發展高地的重要承載區和集聚區。
突出要素保障,打造未來產業發展示範區。發展未來產業,需要不斷加強組織、政策、人才三大保障,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一是不斷加強組織保障。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責、部門協同、企業主體的未來產業工作推進機制,研究制定企業、招商、投資、創新四項工作清單,加速各項工作落實。二是不斷加強政策保障。研究制定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不斷完善科技金融、技術交易、知識產權保護、應用場景培育拓展等政策,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裝備首台(套)、科技創新券、創新產品推廣等政策,以惠企政策賦能產業發展。三是不斷加強人才保障。紮實推進人才工程,完善重大引才項目配套獎勵措施,面向全球精準制導、集聚引進“高精尖缺”人才,每年引育一批創新創業團隊和科技領軍人才。
總之,發展未來產業,需要強化動力、平台、重點、保障等多方位支撐,堅持創新驅動、前瞻佈局,統籌謀劃、系統推進。需要國家層面進一步強化系統性謀劃和總體性佈局,加強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的多路徑探索和交叉融合,積極塑造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在全國因地制宜培育孵化一批未來產業,全力搶佔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以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原標題:培育未來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
責任編輯:鄭繼民
頁面編輯:蘇偉

 

媒體垂詢

E-mail:ZNJ@szgmtian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