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电竞(中国)集团

开云电竞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時政熱點
首頁 > 新聞中心 > 時政熱點

「新基建」應避免孤立零散式發展

發佈日期:2020-05-31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

   疫情發生以來,“新基建”悄然成為基礎設施領域的網紅。今年兩會,“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又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引發社會討論,成了熱點中的熱點。

  “新基建”到底應該怎麼建?兩會代表、委員以及業內專家,從多個角度建言獻策,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

  投資方式不同:“新基建”應由市場來主導

  對於“新基建”應該怎麼建,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認為,首先要搞明白“新基建”與“老基建”之間的區別。

  “‘新基建’的大部分,並不是所謂的公共產品。”劉世錦說,機場、道路、公園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有相當一部分是公益性質,屬於公共產品或准公共產品。而現在所說的“新基建”,很多都屬於市場產品。

  “傳統的基建是以‘大資本大工程’為特點的實體公共設施,而‘新基建’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基礎設施,形成一個‘大平台大運營’的數字平台。”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表示。

  劉世錦認為,很多“老基建”例如修機場和高速公路,項目確定性比較高,經常由政府來投資建設。而“新基建”不確定性很強,同時發展潛力難以估計,更適合由企業來投資。在這一過程中,市場起着決定性作用,企業決定投不投、何時投,甚至可能會採取風險投資的方式,風險也由企業來承擔。

  避免孤立零散:應協同佈局、融合發展

  “‘新基建’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在基建本身,而是數碼化、智能化的升級與經濟社會轉型需求的疊加,是時與勢的結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說。

  在這種背景下,徐曉蘭分析,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並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滲透、融合發展。

  “目前我國尚未形成統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無法形成合力。同時,推動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基建需進一步凝聚共識。”徐曉蘭認為,應該統籌開展數字基建體系化協同佈局,避免孤立零散式發展,形成數字基建“組合拳”。

  劉松眼中的“融合”,不局限於建設層面:“我們認為未來十年是‘新基建’的關鍵‘安裝’時期,不僅要重視建設,還要考慮到軟環境和人才供給。在‘新基建’完成‘安裝’之後,更大的話題是如何培養跨界創新的人才,形成數字新生態的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樊傑認為,“‘新基建’空間佈局一定要效率優先”,應該在具有生產效率優勢的地區優先佈局、提前佈局,然後將收益進行更加科學合理地分配。

  “低調”不低估:應重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與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相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略顯“低調”,但它們也是“新基建”的重要成員。

  日前,發改委明確了“新基建”的範疇,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大方面被列入其中。其中創新基礎設施中就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代表呼籲,應在“新基建”中加強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此次明確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納入‘創新基礎設施’類別,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正確的。”王貽芳認為,由於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學目標明確,所需技術往往具有高指標、超前性等特點,是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內生動力,其溢出效應可以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國家整體的創新能力。

  對於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未來建設,王貽芳認為,應該發揮地方政府和社會的力量,提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並做好遴選工作,確保科學目標和技術的先進性。

  “與此同時,還應加強設施的預製研究和關鍵部件的研發,提高自研技術水平和比重,控制技術引進比重,改進預算管理,鼓勵技術創新。”王貽芳說。(記者 劉園園 崔 爽)

 

媒體垂詢

E-mail:ZNJ@szgmtian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