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云电竞(中国)集团

    开云电竞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時政熱點
    首頁 > 新聞中心 > 時政熱點

    堅持全國一盤棋 找出碳達峰碳中和的科技「最優解」

    發佈日期:2021-09-27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

      “表面看,碳達峰碳中和與能源有關係,我國的能源結構不理想,但由於能源跟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都有關係,所以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綜合性的跨行業、跨領域的事情,是國家層面的涉及各個方面的大事情。”9月26日,在2021中關村論壇碳達峰碳中和科技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說道。

      碳中和是2021中關村論壇的核心議題之一。碳達峰碳中和科技論壇聚焦碳中和科技創新路徑,旨在理清雙碳目標下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科技路線佈局,實現跨領域綜合交叉,突破技術瓶頸。論壇上多位院士專家從科學技術、產業轉型出發,結合具體國情為雙碳目標建言獻策。

      碳達峰碳中和要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

      在論壇致辭中,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指出,實現雙碳目標需要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涉及能源結構、工業交通、生態建設等各領域,迫切需要發揮科技創新在其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劉中民也持有類似的看法。“我們要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打破行業壁壘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至關重要。”劉中民說,沒有科技創新,碳達峰碳中和很難實現,必須要有新技術來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碳中和,對我們國家確實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劉中民坦言。但是,挑戰里也有機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新一輪產業結構升級的機會。

      “如果我們抓住機遇,把我國的能源結構和工業結構調整到位,我相信我們將比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結構更先進更合理。”劉中民強調。

      因此,侯建國強調,要拿出一張路線圖,解決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路徑問題;提出一批新理論,突破降碳固碳的原理問題;攻克一批新技術,解決減排增匯的工藝和裝備問題;記好一本收支賬,解決碳源碳匯的監測核算問題。

      在劉中民看來,在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的過程中,必須重視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新技術發展,比如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和數碼技術等。

      同時,劉中民認為,我國需要大力發展儲能和氫能技術。“發展儲能平台,以匯聚不穩定的可再生電能,如果能夠建立起國家級的儲能平台,讓可再生電能平穩地進入國家電網系統,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劉中民說,我國也需要發展產氫和用氫的氫能平台,氫與能源產業鏈上游產生二氧化碳的環節進行耦合,可以實現碳減排;直接與二氧化碳反應,可以生產能源產品或載能產品。

      “一盤棋式”組織全國研發力量

      在主旨報告中,中科院院士丁仲禮指出,碳中和目標對科技界提出了新考驗。實現碳中和,要從能源生產、能源消費和固碳“三端發力”,“技術為王”是鮮明特徵;要從“引進、吸收、再創新”的傳統創新模式向原始創新、顛覆性創新轉變,勇於針對未來需求,主動開展有較高失敗風險的探索。

      丁仲禮表示,要“一盤棋式”組織全國研發力量,建立技術聯盟,明確責任體系,開展技術攻關,支撐產業先進性,形成強大的國家競爭力。同時,要與鄉村振興、美麗中國等國家戰略相結合,通過生態建設提升我國固碳能力;要深入研究碳排放相關的核心科學問題,爭取“固碳量”和“碳中和”的話語權;要關注並算清全球以及各國的“收支賬”,為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和談判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在致辭中指出,在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工業轉型是關鍵,需要實現能源和產業結構系統性變革。一是要有序減碳,確定碳排放的頂點和峰值,從國家層面研究能源結構;二是要大力發展CCUS技術,促進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三是樹立全民低碳意識,匯聚建設美麗中國的強大合力;四是要推進全球氣候治理科技合作,主動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發起國際科技合作,共促世界可持續繁榮。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從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角度,為碳達峰碳中和出謀劃策。

      杜祥琬認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完全可能的。“概括起來說,縱向的發、輸、配、用和源、網、荷、儲協調規劃,橫向多能互補,發展多種類型的商業化的儲能技術,調動各種靈活性資源,建設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完全可能的。”杜祥琬說,它的目的在於安全、可靠、靈活的供電,在極端情況下,包括極端天氣情況下,要保證供電的安全,在常態下確保我們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

     

    媒體垂詢

    E-mail:ZNJ@szgmtian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