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电竞(中国)集团

开云电竞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時政熱點
首頁 > 新聞中心 > 時政熱點

發力數字經濟 發展產業互聯網

發佈日期:2019-07-18 信息來源:北京商報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使得我國數據資產冠於全球,必將引發新一輪的產業、經濟、治理、安全等領域的深刻變革,走出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發展道路,產生中國自己的產業發展理論。

    不同於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以高效率、低成本提供生產性服務,有效銜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從而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抓手,也是推動實體經濟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現實路徑。不同的產業、不同的企業藉由互聯網廣泛連接、協同,形成共生共榮的新型經濟體,是為數字生態。數字生態是數字經濟的基本單位,通過數字生態將孕育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雛形。不同的數字生態相互連接融合,形成複合生態,不同複合生態進一步連接融合,形成數字經濟。

    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辨析

    我國互聯網產業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已經處在世界發展的第一陣營,總體而言,以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與美國的亞馬遜、Facebook、蘋果等互聯網公司一樣,提供的服務絕大部分聚焦在消費領域,這個發展階段被概括為消費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相較於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而言,範圍更為廣大、應用更精微。從範圍上來講,產業互聯網着眼於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面融合,因此包含了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從時序上來看,產業互聯網是消費互聯網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從提供的服務類型來看,消費互聯網主要提供生活性服務,而產業互聯網主要提供生產性服務,藉助互聯網手段形成統一的具備行業公共服務屬性的服務平台,進而跨行業、跨地域、跨部門、跨系統、跨層級地重新優化組合生產要素,大幅度降低摩擦成本和要素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運營效率,從而帶動產業整體性、系統性的轉型升級。因此,產業互聯網是數字經濟更加高階的發展階段。

    主導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是“產業”而非“互聯網”

    長期以來,人們有一個誤區,就是一談互聯網就言必稱BAT(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產業互聯網的未來,不再屬於這些大型互聯網公司,而是屬於那些秉承產業為主導、融合互聯網技術的一些新興企業。

    互聯網將提供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的服務

    從開始簡單的分類目錄、信息檢索到提供商品交易、電子支付,互聯網上幾乎可以完全涵蓋生活類的所有服務。越來越多的和“生產”相關的服務將逐步通過互聯網來實現。這就是互聯和產業深度融合的過程。

    左側的消費互聯網區域競爭格局已經比較穩定,國內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大集團對峙,二線包括百度、京東等互聯網老兵新銳,但是右側產業互聯網區域幾乎是一片空白。這個領域空間廣闊,農業(包括養殖業、種植業)、工業(離散型輕工業、重工業)、服務業(各類高中低端專業機構)等大大小小的公司正在右側耕耘,之所以沒有畫到圖上,是因為極少數的公司可以體現產業互聯網的根本特徵——數字生態的運營能力。

    互聯網上連結將越來越緊密

    如圖縱軸所示,起初,個人在互聯網上不需要身份和賬戶,但隨着電子商務的發展,人們必須建立賬戶及信息,否則無法收到貨物。因此,互聯網在連結方向上的發展,從泛社交網絡拓展到工作網絡,圍繞着生產、流通、交易等環節,形成不同的社群。而這些社群不會獨立存在,而是融入到提供生產服務的互聯網應用中。

    隨着行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網上提供的服務越來越“重”,越來越需要龐大的組織保障體系、技術支持體系,才能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行業服務,但這遠遠超出了純粹互聯網公司的能力。互聯網越向右端發展,服務就越來越重,連結逐步從主導地位變為從屬地位。失去“連結”主導優勢的傳統互聯網公司,在與產業的深度融合過程中也逐步會退至從屬地位。

    傳統互聯網公司的局限

    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的互聯網公司不再是絕對的主角,它們無意解決、也無力解決產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提供不了行業發展所需要的“公共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沒有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只是在消費領域極大地拓展了市場,刺激了消費增長,並且伴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加速他們的國際化進程,比如讓更多的人用上微信、支付寶等服務。然而,人類最基本的活動是生產實踐,缺席了生產實踐活動,傳統互聯網公司註定無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浪潮中有所作為,也無法在數字經濟時代洞察產業、深入產業、服務於產業。

    因此,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歷史性任務落在了那些擁有豐富的產業經驗、並致力於為整個產業提供融合一體的管理、人才、交易市場、金融、通信、物流等“公共品”的企業身上。這種企業,我們稱之為產業生態的“核心企業”,它們才是我國數字經濟的未來和希望。

    互聯網與產業深度融合形成數字生態

    產業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產業中大大小小的經營體廣泛連接起來,形成新型的經濟體,即“數字生態”。

    數字生態的三大特徵

    從企業角度看,大量異質性的企業通過產業互聯網組織起來,藉助大數據、互聯網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共生、互生乃至再生的價值循環體系;從行業角度看,不同的行業,業務交叉,數據通聯,運營協同,形成新的產業融合機制;從組織角度看,由此產生的“經濟體”跨越地域、行業、系統、組織、層級形成廣泛合作的社會協同平台。

    數字生態是數字經濟基本單元

    首先,如果把數字生態分割成不同的公司來看,我們將失去對於數字經濟整體性、系統性、全面性的把握,只能看到大量的“產品”(包括實物產品和服務產品)從無到有的產生,但是無法看到不同公司的“產品”流通、組合、應用、消費的全過程。無法對各類“產品”從無到有,從此地到彼地,從生產到消費全部“生命周期”進行跟蹤與管理。

    其次,把數字生態分割成更小的單元會降低整體效率並增加運營成本。數字生態拓展的基本邏輯在於大規模的交易市場促使價格公開透明,把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數據化、可視化、指數化、為整個市場提供統一的、清晰的、一致的價格信號。交易市場覆蓋的所有生產單元、流通單元根據這些價格信號和交易數據自動化地調節生產過程、流通過程,以尋求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的平衡。數字生態是迄今為止最低成本的組織方式,同時實現了更高效率的生產和生產服務。

    最後,產業自身具有不可分割性。如果將數字生態分割成更小的單元,會人為地打破事物間的普遍聯繫,打斷價值循環體系。當價值循環無法完成時,勢必尋求增加新的“價值”供給方,從而完成閉環。從這個意義來講,數字生態自然是追求自洽循環的,天然具備完整性的傾向,難以分割,無法分割。

    所以,研究數字經濟,必須完整地、系統地、全面地認知數字生態,把握數字生態是構成數字經濟的基本單元這一根本特徵,在理論、政策、金融、資本市場等諸多方面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促使數字生態的形成、發展和繁榮。如此往復循環,才能造就生生不息的數字經濟。

    發展產業互聯網的價值和意義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在泛互聯範式上是一致的,但根本差別在於產業互聯網提供發展農業、工業、服務業所必需的生產性服務業,而消費互聯網提供滿足人們日常必須的生活性服務業。在生產和消費大循環中,產業互聯網首要解決生產問題,是實體產業升級的根本動力。

    產業互聯網是解決傳統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最佳實踐

    傳統的產業升級模式通常是通過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帶動行業整體性升級,但結果往往是肥了龍頭、瘦了龍身、窮了龍尾。通過產業互聯網實現產業升級的模式則截然不同:產業互聯網平台為該行業內所有企業提供完整的、平等的業務指導、生產管理、交易撮合、流通服務、金融支持等服務,並從中獲取收益,其利益和產業的整體繁榮息息相關。因此,平台天然的使命就是讓更多的傳統企業用得上先進的管理方式,用得起普惠的金融服務,用得好交易撮合服務,化解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從而促進行業整體性的轉型升級。

    產業互聯網是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融入實體經濟的典範

    藉助產業互聯網,金融服務徹底融入實體經濟中,金融資金完全是在生產實體、流通實體、交易實體間流轉,而不是在不同的金融機構之間空轉,這就抑制了金融泡沫的產生,從業務邏輯上徹底去除了產業金融槓桿過度的土壤。同時,藉助產業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機制前移到產業生態的業務風險控制中去,產業生態的業務風險控制機製取代了金融部門內部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因此,只要生態繁榮,生生不息,金融業務就會風險可控。

    產業互聯網是我國產業整體性超越美國的歷史契機

    對比中美產業結構的異同,可以看出,總體上美國各個產業發展相對成熟,產業集中度和信息化水平比較高,產業格局穩定。中國大部分產業集中度和信息化水平比較低,產業格局總體上呈現“小散亂弱”的特徵。但恰恰是我國這種落後的產業結構提供了產業間互聯互通、深入融合的廣闊土壤和內生動力。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深度融合是我國產業結構變遷的大趨勢,融合金融服務、物流服務、交易服務、通訊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是產業融合的根本方向,而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則將成為產業間深入融合的技術基礎。這一輪產業生態的融合過程或將徹底拉開中美產業結構的差異,以數字生態為最小經營單位的數字經濟將整體性超越以企業為最小經營單位的傳統經濟,造就我國產業整體性的後發優勢。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政策建議

    我國發展產業互聯網的困境與挑戰

    認知方面現在許多人看待產業的方式,依然是孤立的、割裂的,沒有從“數字生態”的全局去考慮,沒有把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起來看問題。此外就是缺乏對數字經濟的明晰定義,缺乏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關係的辨證認知,缺乏對數字經濟的深入研究和理論支撐。

    制度方面目前,我國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缺乏系統的制度架構和治理體系。在發展過程中,問題往往和成績一同產生,又往往因為產生這些問題,“因噎廢食”或“矯枉過正”,而不是致力於從發展的角度去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所以,產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是儘快構建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制度體系。

    產業結構我國現有的產業結構中農業、低端製造業、服務業還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這些“小散亂弱”產業的轉型之路異常艱難,既缺乏核心企業的引領,也缺乏足夠的創新資源,更缺乏自我整合的能力。現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的發展給這些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一些產業互聯網新型企業開始破繭而出,逐步發展成為這些“小散亂弱”行業的平台企業,逐步具備了行業生態的聚合能力,也為傳統產業特別是低端產業的互聯網轉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如果我們能夠從諸多低端行業中發掘、扶植這樣的平台企業,勢必會為中國的產業轉型帶來彎道超車和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普惠金融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支撐下,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帶動第一、第二產業升級的關鍵所在。但是,行業內部的核心企業實行數據壟斷,企業多是數據孤島;“小散亂弱”行業數據源高度分散、採集難度大;行業間存在數據壁壘,缺乏數據標準,數據缺失和數據質量不高等問題十分嚴重。所以,始終缺少行業級統一的信息化支撐平台,導致金融等生產性服務難以和生產過程緊密地銜接,從而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

    數據安全經由產業互聯網形成的數字生態匯聚了海量的數據。善於運用這些數據,可以促進行業的繁榮,但是一旦泄露,也會給國家和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我國大數據核心技術產品難以自主,涉及的核心存儲、計算等軟、硬件主要依靠國外產品,關鍵技術不能安全可控;大數據的信息竊取手段更加隱蔽和多元化,導致個人私隱泄露、行業商業秘密泄露和國家經濟數據泄露的風險高企;大數據獨有的“數據污染”問題會造成嚴重的社會資源浪費等等;諸多數據安全問題需要有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數據融合難度單一企業很難撬動行業數據資源,難以承擔發展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額投入;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缺乏明確的法律保障;壟斷行業坐享高額利潤缺乏變革的動力,小企業、弱行業又沒有實現數碼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的能力,科技企業通過“互聯網+”路徑撬動傳統產業往往水土不服,鮮有成功案例。因此,為了切實推動中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加快建設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從國家、行業、社會、企業多個層面,從理論、戰略、政策、資本、人力、技術、立法、基礎設施等多個維度全方位施策,以全面構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藍圖和發展體系。

    發展產業互聯網政策及建議

    將發展數字經濟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要立足構建大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制定國家層面的數字經濟戰略、大數據戰略、產業互聯網發展戰略。通過國家戰略引領,描繪數字經濟藍圖,推動數字經濟的系統化建設,推動政府部門儘快出台配套的數字經濟發展政策,激勵行業組織引導產業實體和科技企業積極響應,吸引國家資本和民間資本大力跟進。

    從國家安全觀的高度構建數字安全體系數字經濟、數字安全、數字治理構成“數字中國”三個相輔相成的要素。在數字生態中,經濟問題、安全問題、治理問題交織在一起,無法切割,必須尋求一體化、整體性、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因此,要儘快建立端到端的數字安全處理機制、全網絡空間統一的內容感知和應急處理機制、全網絡設備統一的安全免疫和應急處理機制。儘快出台“數據安全法”,在確保國家安全、個人私隱的基礎上,鼓勵數據融合、應用,明確各類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受益權,劃定從業者底線,為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要儘快推動數字治理體系建設按照在審慎包容的前提下,不斷完善風險防範體系,支持創新與加強監管並舉。要儘快制定技術標準,儘快形成行業規則;加強國際間合作,共同探討數字經濟的國際規則和治理體系。要大力推動網絡空間治理,使數字經濟能夠在發展初期就納入嚴格的監管之下和規範之下,避免出現P2P那樣的亂象。要加快國家級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融合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拓展國家網絡空間,傳播我國數字文明的載體隨着數字經濟的發展,未來國家的競爭還將體現在數據資源的競爭上、數據空間的爭奪上、數字文明的話語權上、數字主權的所有權上。所以,要大力扶持產業互聯網的民族企業走出國門,構建堅實的“數字一帶一路”,為相關國家的各個行業提供生產服務、流通服務、交易服務,促進相關國家的產業結構向數字生態遷移,並納入“一帶一路”的總體經濟循環,率先形成“數字命運共同體”,確立我國在數字空間、數字文明、數字經濟方面的大國主導地位。

    設立中國產業互聯網研究院,抓緊部署一批基礎性研究項目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涉及國家數字安全、實體經濟轉型發展以及數碼化社會治理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全面把握、深入研究。因此,建議儘快成立專門的智庫型組織,對事關國家戰略、民生保障、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率先開展基礎性研究,制定產業互聯網發展實施計劃規劃及基礎性項目規劃。這是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的首要工作。

    設立產業互聯網投資基金,重點支持產業互聯網平台型公司產業互聯網平台型公司是帶動產業整體性轉型升級的樞紐。為了更有效地推動平台型公司的發展,我們需要變被動為主動,把原本給到企業的政策性補貼,變為投資產業互聯網的引導基金,通過國家資本的引導帶動社會資本的投入。

    建議成立“中國產業互聯網協會/聯盟”,推動行業高速、自律發展新興的產業呼呼新型的行業組織。藉助行業組織的力量,把產業中涉及的各個環節,有機地銜接起來,形成統一發展的洪流。重點關注傳統的“小散亂弱”產業中誕生出的新興產業互聯網公司,幫助這類企業把服務拓展到全行業,迅速做大做強。

    以“數字經濟”為內核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形成,將是中國對於世界的巨大貢獻。把握這百年一遇的歷史契機,沿着產業互聯網的路徑堅定地走下去,我們不但能建設一個強大的數字中國,同樣還能建設數字“一帶一路”,最終實現數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遠目標。

    (趙國棟系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吳江系民盟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  

    文 / 趙國棟 吳江 

媒體垂詢

E-mail:ZNJ@szgmtian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