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电竞(中国)集团

开云电竞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時政熱點
首頁 > 新聞中心 > 時政熱點

智能化,怎樣才能更多「賦能」經濟?

發佈日期:2020-04-22 信息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持續數月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從紅外熱成像無接觸快速測溫到輔助診斷技術,從基於大數據的智能疫情追蹤到機械人無接觸配送,再到遠程辦公,在這次戰“疫”中,一系列人工智能產品和應用引人關注,智能化手段成為戰“疫”有力武器。

  智能化,怎樣才能更多“賦能”經濟?連續一個多月來,記者深入調研發現,伴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加速發展應用,一個智能化社會的形態初步呈現在世人面前。與此同時,“智慧城市”建設正遭遇“拷問”,不少企業在數碼化、智能化方面亟待加速轉型,進而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人工智能“賦能”:智能社會形態逐漸顯現

  稍微駐足,體溫信息就被採集,在一塊液晶屏上顯示……3月中旬開始,位於北京順義區雙豐街道的泰和宜園社區,開始啟用一套全新的社區疫情管理系統,通過無接觸體溫檢測、視頻智能分析預警以及門禁管控等技術,在“無感知”“不停留”的體驗下,完成體溫檢測和對小區隔離期人員出入的技術管控。

  據提供技術支撐的智能物聯產業領先企業、大數據提供商——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只要進入小區,必須通過防疫門禁管控系統的識別測試,“外地進京”“密切接觸者”“疑似患者”“確診病患”等都會被系統有效識別出來。目前,該小區1700餘位居民已全部完成人臉信息錄入,本地社區防疫數據庫初步成型。與此同時,千方科技發佈的“重點場所疫情防控雲平台”已應用到北京、河北、湖南、江蘇等地的社區、企業、交通樞紐等場所。

  “疫情期間,我們的紅外視頻監測系統和疫情防控雲平台,全面提升了重點場所的主動防控能力,待疫情平息後,平台及產品能力,將被用於公司智慧城市業務中,助力打造智能安全城市。”千方科技相關負責人說。

  千方科技,只是人工智能型企業發揮技術優勢抗“疫”的一個縮影——智慧物流、智能機械人、智慧診療……疫情之下,人工智能的相關應用開啟了“加速鍵”。百度、小米、京東、曠視科技、第四範式、雲知聲等一系列企業,將人工智能技術輻射到輔助診斷、發熱檢測、無人服務、信息採集、企業線上化轉型等領域,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智慧”。以醫院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已有20餘款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在武漢等抗疫一線以及全國數百家醫院,服務人群包括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達到數十萬人次。

  2019年,僅北京地區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就達到1084家。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科技企業對疫情防控的有力貢獻離不開這些發展基礎和整體優勢的支撐保障,並且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未來市場需求和創新方向。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說,疫情期間,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有效運用,在疫情監測、疾病診斷、藥物研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發佈的《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調研報告》指出,疫情中大量人工智能技術投入應用,充分說明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前期的快速發展和實踐積累,已經越來越商業化、市場化、普及化,智能社會形態逐漸顯現,人工智能產業迎來難得的發展新機遇。

  伴隨疫情在全球蔓延,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在國內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在中外合作中積極發揮作用。

  3月27日,騰訊健康新冠疫情模塊國際版正式開源,供全球開發者和服務機構快速搭建疫情查詢服務。疫情發生以來,百度向各基因檢測機構、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學研究中心開放線性時間算法LinearFold,並通過百度大腦開放平台開放了240項AI技術能力。據百度研究院科學家透露,LinearFold算法可將此次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55分鐘縮短至27秒。

  千方集團旗下的“宇視科技”在全球新冠疫情加劇之初立即採取行動,協助各國抗疫,提供各類熱成像、測溫產品,可精確測量溫度,為政府機構、醫院、學校、交通站點等各類公共場所提供快速排查服務,高效甄別發熱人員。目前,已在日本、韓國、泰國、印尼、拉美和歐洲部分國家展開合作。 智能化:亟待跨越四道“關”

  儘管人工智能在疫情倒逼下按下“快進鍵”,但是仍然亟待跨越四道“關”。

  ——第一關是智慧城市的“智慧”程度。在遭遇席捲面如此之廣的疫情時,傳統的“智慧城市”受到“拷問”。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說,“某些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在應急管理初期幾乎無用,大量的人工參與,普遍採用人海戰術,沒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疫情中暴露出來的數據孤島等數字治理問題,嚴重影響疫情防控,花大力氣建設的智慧城市,面對疫情考驗,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國家發改委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研究課題組組長趙國棟說。

  業內人士認為,疫情下社區人工管理模式、人海戰術,以及產業鏈配套等問題,倒逼城市精準管控和產業升級,加速產業數碼化、智能化轉型步伐,智慧城市的建設及運管有望迎來更新升級。

  人們期盼“智慧城市”成果進一步“下沉”,推動新技術新應用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相融合。千方科技董事長夏曙東認為,智慧城市將在未來發展中逐步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原有的部門職責需要更加細緻的頂層設計,包括法製法規制定、數據安全便捷使用,以及如何處理好管理部門本身的角色定位等。

  ——第二關是疫情之下,凸顯不少企業在數碼化、智能化轉型步伐大大加快的背景下存在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等問題。

  “特別是對廣大中小微企業來講,有的還面臨‘轉型是找死,不轉型等死’的困境。”伍浩認為,下一步應該按照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從幾個方面發力,重點實施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探索普惠型的雲服務支持政策,在更深層次推進大數據的融合運用,加大對企業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要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第三關是“中國製造”亟待加速智能化步伐,從釋放資源紅利的、以低成本為特徵的中低端製造,轉變為釋放效率紅利的高質量中高端智能製造。

  70多年來,“中國製造”從無到有,規模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並且具有最齊全的門類,在全球供應鏈和國際分工體系中具有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地位。疫情進一步凸顯智能製造的重要性、緊迫性。

  2011年,聯想集團就啟動了以數據智能為核心的智能化轉型,努力通過智能化變革實現製造的提質、增效。在聯想合肥工廠,通過各個環節的智能化變革,不到一秒鐘就有一台筆記本電腦下線,按時交付達成率比業界快15%。2016年起,聯想集團開始輸出自身的智能化轉型經驗和先進技術,為其他企業的轉型賦能,在汽車、3C(電腦、通信、家電)、能源等多個行業為上百家大企業客戶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在全球經濟受到疫情影響的當下,我認為通過數據智能驅動製造業變革,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打造創新增長新動能,是推動中國經濟航船穩定向前,穿越複雜多變的宏觀經濟格局和周期的一個有效途徑。”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喬健說。

  疫情後,製造業企業將更加積極推動自動化和柔性化生產,聘用更多高科技人才及高技能、多技能複合型工人,減少對人工的依賴,以更好應對勞動力短缺問題。同時,零部件標準化、物流智能化、加強供應鏈抗風險能力,將受到更多重視。

  ——第四關是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尚存“四個不足”,人工智能技術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根據《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調研報告》及有關專家分析,人工智能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影響未來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數據積累不足。此次突發疫情下,人工智能技術在有數據積累的場景能快速落地,例如行人檢測、人臉識別、肺部病灶檢測分割,以及智能語音語義理解等方向能夠快速部署響應;而在其他場景下,例如病毒傳播擴散途徑檢測、病毒溯源等,由於缺少充足的已標註行業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是產品質量不足。隨着疫情的發展,越來越多企業提供抗疫的人工智能產品服務。由於開發周期短、技術實力和成本等原因,市場上每個類型的產品同質化、質量良莠不齊等魚龍混雜的問題大量存在,缺乏相關評估規範對產品功能、性能進行約束。

  三是智能程度不足。多數醫療服務機械人在路徑規劃、柔性控制、多模信息精準感知與可視化、人機交互等核心技術方面尚未滿足智能化水平;外呼機械人的對話水平還未達到自然順暢交流的程度,語義理解能力也有待提升。

  四是基礎技術不足。相關企業對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核心關鍵技術積累,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還相對薄弱,核心算法、晶片及基礎元器件的掌握與國外差距較大,缺乏重大原創科技成果。核心環節受制於人,不利於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隨時可能被卡脖子,也使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存在遠期隱憂。 智能化:正迎來重要的歷史交匯和轉折點

  疫情下,很多二三線城市、鄉鎮基層的醫生沒接診過新冠肺炎患者,不知道該怎麼篩查。針對這一情況,作為互聯網醫療企業,“春雨醫生”將新冠肺炎在線問診中累積的大量數據進行AI智能化處理,“研製”出基於大數據的新冠肺炎AI診斷機械人,供基層醫生參考。

  “這項AI領域的應急創新,得益於我們多年的數據與技術累積。我們7年前就開始做大數據和醫療AI嘗試,用AI技術結合平台累積數據去搭建專業垂直疾病領域的AI診療模型,幫助醫生梳理患者病情,給出提綱和支持數據。未來,它有可能成為醫生診斷的小助手,並進行數據分析和數據整理。”春雨醫生CEO王羽瀟說。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復工復產工作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需求大幅增長,眾多行業和領域成為新技術的重要試驗場,湧現出不少新模式、新業態和新成果。

  疫情之下,人工智能等科技正在快速發展。不少企業負責人認為,隨着中央對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作出部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已經成為產業升級進化的重要引領力量之一,正在為我國經濟高質量增長創造更多新機遇。

  英特爾市場營銷副總裁王銳認為,智能化正在迎來重要的歷史交匯和轉折點,5G、AI和智能邊緣的融合將推動智能技術的飛速疊代,驅動未來增長。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重要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也是推動國家經濟社會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面向未來,無論是企業,還是專家都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充滿信心。

  “大力釋放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品的‘賦能’效應,對於深入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意義十分重大。”《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調研報告》指出,必須加強頂層設計,突破發展瓶頸,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再上新台階,並以此帶動國家競爭力整體躍升和跨越式發展。(本報記者李斌、陽娜、郭宇靖)

媒體垂詢

E-mail:ZNJ@szgmtian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