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电竞(中国)集团

开云电竞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媒體聚焦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聚焦

「擴量」「提質」穩增長 擴大「有效投資」進行時

發佈日期:2024-03-27 信息來源:中國青年報

  今年,超6萬億元資金將被用於擴大有效投資,為打開穩增長空間釋放積極信號。

  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介紹,從去年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到今年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7000億元以及3.9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幾方面資金總規模超過6萬億元。”他表示,提高政府投資使用效益,發揮好政府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帶動作用,是今年投資工作的關鍵,也是重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是“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循環”的重要內容。報告提到,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加強民生等經濟社會薄弱領域補短板,推進防洪排澇抗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

 

  聚焦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

 

  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信號之一,是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

  “這有利於擴大總需求,優化供給結構,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同時,超長期國債發行優化了債務結構,降低了債務風險。”粵開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分析說,中央發債相對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長,超長期特別國債形成了優質資產,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地方加槓桿導致的風險,為地方財政騰出了空間。

  對於今年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領域,劉蘇社在上述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將聚焦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人口高質量發展等重點領域。“總的考慮,就是要統籌好‘硬投資’和‘軟建設’,集中力量解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進程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為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夯實基礎。”劉蘇社說,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有關方面抓緊推動出台實施相關配套政策措施,通過體制機制改革破解深層次障礙,與重大項目建設形成合力,確保各項任務高質量落地。

  他還介紹了去年增發萬億國債的落實情況。從支持領域看,1萬億元增發國債中,超過一半用於防洪排澇等相關水利設施建設,超過2000億元用於京津冀等地的災後重建,其餘資金主要用於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以及森林火災等綜合防治體系建設。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分三批下達完畢1萬億元增發國債項目清單,增發國債資金已經全部落實到1.5萬個具體項目。”劉蘇社說,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建立增發國債項目的調度機制,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全面調度。目前,北京市、河北省的項目開工率分別達到48%、45%。“我們將督促地方加快工作進度,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實地督導,推動這些項目在今年上半年全部開工,在年內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特別是督促部分災後重建項目在今年汛期前建成投用。”

  他特別提到,上述領域的項目建設,客觀上也會推動基礎設施投資保持穩定增長。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2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3%,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3.7%,鐵路、道路運輸業投資分別增長27%、8.3%。“2023年增發國債等政策效益正在逐步顯現。”劉蘇社說。

  華創研究所宏觀分析團隊的測算數據也顯示,今年開年公共財政支出增速保持高位,1-2月三項代表性民生類支出(社保就業、衛生健康、教育)拉動支出增速0.8個百分點,基建類支出(城鄉社區、交通運輸、農林水)合計拉動支出增速3.3個百分點,主要是城鄉社區、農林水兩項增發國債集中支持領域支出合計拉動3.1個百分點,“增速均創近五年同期新高”。

 

  充分利用財政空間

 

  “從2024年財政預算數據看,中央財政已經在積極作為加槓桿,優化債務結構,為地方政府騰出財政空間,2024年赤字規模為4.06萬億元,中央赤字佔比82.3%。此外,還有1萬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正在積極加大槓桿,充分利用財政空間。”在羅志恆看來,除中央政府擁有更多財政空間外,地方政府的財政空間在於人口流入、產業支撐較好的東部地區,“它們項目儲備基礎好,能夠更好地使用債務。”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也在上述發佈會上表示,宏觀調控需要多種工具有機組合、共同作用。從財政政策看,今年就是要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提出的“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工作要求,“適度加力”不僅體現在赤字政策,還包括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稅費優惠等多種政策工具。“這些政策將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必要和有力支撐。”

  他用“靠前發力,進度加快”形容今年前兩月的財政支出情況。財政部數據顯示,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7%,完成全年預算的15.3%。“支出進度是近五年同期最快的,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城鄉社區、農林水、交通運輸等領域支出增長較快,重點項目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廖岷說,財政支出既有總量效應,更有結構效應,“我們相信這對於推動宏觀經濟的復甦、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帶動社會資本投資都將產生積極作用。”

  他還分享了一個好消息,過去幾個月,海外投資者連續多月增持中國政府債券,“中國政府債券成為亞洲表現最好的政府債券之一。”

  對於如何平衡穩增長和保持財政可持續性運行的問題,廖岷也作出回應。他說,財政部門始終堅持統籌穩增長和防風險,統籌需要與可能,科學合理安排赤字水平、政府債務水平,確保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過去幾年,即使是在疫情期間,我們的赤字率也保持了相對穩定,在主要經濟體中,這是我們比較突出的一個特點。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也是綜合考慮了各方面因素確定的。”廖岷說,總體看,我國政府負債水平是適度的,“既符合推動經濟穩中向好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有利於實現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內容,民間投資情況近期有所好轉。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我國民間投資佔整體投資的比重為52.6%,比去年全年提高2.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0.4%。

  “這扭轉了去年前5個月以來的負增長狀況。”劉蘇社分析說,民間投資是民營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也是民營經濟活躍度的“晴雨表”。隨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如出台促進民間投資的17條措施、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新機制等,去年的後幾個月全國民間投資增速逐步企穩,今年1-2月民間投資增速由負轉正,“可以說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台顯示,截至2月29日,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的項目共計1612個,總投資規模兩萬多億元。

  對於下一步舉措,劉蘇社表示,將通過完善制度環境、拓展投資空間、強化要素保障,讓民營企業“安心投”“有的投”“投得好”。

  在拓寬投資空間方面,他又一次提到推動地方和相關行業落實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新機制。相較於此前實施多年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去年11月出台的《關於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從多方面明確了新機制的特點,如聚焦使用者付費項目,優先選擇民營企業參與,全部採取特許經營模式等。

  業內人士認為,新機制聚焦使用者付費項目,要求項目經營收入能夠覆蓋建設投資和運營成本、具備一定投資回報,是從源頭上防範新增地方隱性債務。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的特許經營新建(含改擴建)項目清單(2023年版)》也同時首次發佈,按行業領域屬性、新建項目特點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多領域項目的建設與運營。為公平選擇特許經營者,新機制還明確將項目運營方案、收費單價、特許經營期限等作為選擇特許經營者的重要評定標準。

  “隨着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改善營商環境等政策落地見效,民間投資也正在進行結構轉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處副處長鄒蘊涵注意到,民間投資除在穩增長上具備空間和潛力之外,在結構變化上也呈現亮點。

  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一是民間製造業投資領域正從傳統行業轉向中高端行業,特別是對專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以及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高技術水平行業投資的比重將進一步提升;二是民間第三產業投資多元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投資重點加快由生活性服務業轉向生產性服務業,對房地產投資的比重將進一步下降。”

 

原標題:“擴量”“提質”穩增長 擴大“有效投資”進行時
記者:朱彩雲
責任編輯:田博群
網頁編輯:蘇偉

媒體垂詢

E-mail:ZNJ@szgmtian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