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云电竞(中国)集团

    开云电竞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時政熱點
    首頁 > 新聞中心 > 時政熱點

    強筋壯骨 鑄就發展新優勢

    發佈日期:2023-09-22 信息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這是持續夯實的發展根基——製造業規模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2022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大關……實體經濟持續壯大,讓大國發展固本培元。

      這是不斷構築的競爭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放大創新第一動力,新動能不斷積蓄,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支撐。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體系更健全、產業結構更優、數碼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新型工業化紮實推進,為中國經濟強筋壯骨,不斷培育起新的競爭力。

      把牢實體經濟這個着力點,現代化產業體系邁出堅實步伐

      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增速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增幅明顯,凸顯引擎作用。正是因為工業的持續恢復,牢牢穩住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

      工業是綜合國力的根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越是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風險挑戰,越要築牢這個堅實支撐。

      黨中央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的發展,明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

      以製造業為根本、鞏固完整產業體系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我國製造大國地位更加穩固,新型工業化步伐不斷加快。

      看基本面:2012年到2022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從20.9萬億元增長到突破40萬億元大關,佔GDP比重達到33.2%;

      看體系: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看競爭力:新能源汽車、光伏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縱橫鋪設,構建全球最大5G商用網絡,不斷拓展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創新應用……

      從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增強產業鏈韌性,到大力推進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提高產業鏈核心能力,再到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我國把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點,堅定不移築牢實體經濟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工業規模穩步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數碼化綠色化轉型不斷推進,聚焦新型工業化持續發力,不斷夯實中國經濟根基。

      向“新”而行,加快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紅色工業機械人揮舞手臂,精準對上百公斤工件抓取、定位、安放;移動機械人,有條不紊地進行倉儲、物流、裝配、檢測……走進瀋陽新松機械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不同種類的機械人和高度自動化的產線,讓智能製造的體驗撲面而來。

      這是我國加快製造業高端化發展的生動寫照。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15.5%、31.8%,65家製造業企業入圍世界500強企業榜單。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育5批1.2萬餘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帶動地方培育近9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以創新作為新型工業化的核心驅動力,中國製造加速奔向中國創造。

      C919大型客機投入商業運營;國產首艘大型郵輪順利出塢;“東數西算”工程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全部開工……近年來,一系列重大工程亮相,成為我國工業重點領域不斷突破、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生動寫照。

      杭州亞運會召開在即,9月16日7時35分,一道“虹韻紫”穿梭于山海間,串聯起杭州與寧波、溫州、金華、紹興、湖州5座亞運協辦城市,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列車正式載客運營。新方案緩解列車跨越丘陵山地顛簸感、車內氣壓與溫度自動調節……高鐵領域不斷突破的新技術,印證着中國製造創新的步伐。

      化解過剩產能、加快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持續穩定在40%以上,重點領域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穩步提高。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達1936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楊光普表示,我國工業向高端化和高附加值方向積極邁進,向智能化和服務化轉型步伐日益加快。“通過提高製造業‘含金’‘含智’‘含綠’量,進一步夯實中國經濟根基。”

      補短板鍛長板,持續構築競爭新優勢

      “2021年,我第一次參加論壇閉門會時,會場上50%的廠商是我們的客戶;去年則是70%。這次閉門會我又算了一下,是100%。”7月在上海舉行的2023中國汽車論壇上,國產車規級AI晶片廠商地平線創始人余凱感慨良多,“這個進步是實實在在的!”

      從50%到100%,是產業鏈不斷走向自主可控的生動縮影。

      大國工業,擁有穩定且高競爭力的產業鏈至關重要。新型工業化,關鍵要打造新競爭力。我國已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但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的問題依然存在。夯實產業基礎,努力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着力點。

      提高產業鏈核心能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增強產業鏈控制力,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近年來,一系列着眼於夯實產業基礎、提升產業韌性、增強內生動力的重要舉措不斷推出。

      “我國高度重視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增加研發投入,國內相關行業已取得一定突破和成就。”中國企業聯合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陳玉濤說,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262個重點環節,國內廠商可供給的環節比例已達85.88%。

      新型工業化,同樣“新”在格局的重塑。近年來,不少地方打破傳統思維,積極構建創新生態,將自身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拓寬拓深發展空間。

      在湖北武漢東湖高新區的“中國光谷”,多家光電子信息產業領軍企業拔節生長;安徽合肥加快佈局“芯屏器合”產業戰略;湖南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建成了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主導產業總產值達20萬億元。“我們把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擺到更加突出位置,更加着眼於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整體實力的提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說。

      我國擁有龐大的市場、完整的產業體系和齊備的配套能力,其中蘊藏了無數創新的力量。緊緊扣住高質量這個關鍵詞,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將不斷增強工業發展新動能,譜寫製造強國建設新篇章。

     

    原標題:強筋壯骨 鑄就發展新優勢
        ——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綜述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 張辛欣、魏玉坤、鄒多為、高亢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22日 02 版)

    責編:胡永秋、楊光宇

    網頁編輯:劉暘

     

     

     

     

     

     

    媒體垂詢

    E-mail:ZNJ@szgmtianxin.com